◎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在举行听证会时,委员会为审查及调查上的需要, 可以主动要求特定人士到委员会陈述意见,这些人被称为参考人。
…… 要讲的小故事很多,每一篇后面仿佛都有。为正面回应女记者的行为触犯刑法的问题,报社编辑向我约急稿。
老冤、老冤,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是每个人的悲剧,问题是司法该如何有效地面对?痛定思痛,我对错案背后的司法制度作了检讨,以错案推动正义的改良。照理说这个供稿周期不算短,但固定下来作为一项定期的任务也会成个负担。诚然,不同学术背景的作者一定会有不同的产出。这些都是良好的写作感觉。此文后来还获得报社好评——2005年度好稿件。
为此《检察日报》刊登了专文《卧底女记者偷车不犯罪吗》组织讨论,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命运多舛的短文是《民意、司法与特赦》(原题为特赦王斌余如何)。听闻这一事件后,画家西奥多·考夫曼(Theodore Kaufmann)于同年绘制了油画《向西行驶的帝国之星》(Westward the Star of Empire)。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认为,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实现跨大西洋团结,正因为拥有跨地域的共和传统。粗糙的小路和牧牛小径都还没建成,铁路就已经不断延伸,穿越未经开垦的大草原、原始森林。究其原因,这一概念自身的多义性、模糊性当为关键。刘亦凡:《迈向广土众民的帝国-国家——19世纪末英帝国理论与中国现代国家概念的相遇》,载《清华社会科学》第4卷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在此情势下,修筑太平洋铁路无疑为必然之举。最后,本文将沿着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埃里克·纳尔逊(Eric Nelson)与阿齐兹·拉纳(Aziz Rana)等人的论述,重审美国这一新国家与旧帝国的历史关联。
12在世界秩序变动不居的当下,沿着历史的缝隙,穿透帝国的暗影重审美国史,其意义既关乎美国,也关乎世界。太平洋铁路之所以成为帝国之路的实体依托,既因为铁路自身的多重功能,亦由于美国国家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其西部边疆因此从化外之地化身伟大的西部。[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第231—236页。通过在西部建立起以肉类和谷物出口为中心的产业形态,美国得以重塑这一地理空间的经济属性。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历程》,时殷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77页。22照此来看,经由北美独立战争建立的美国与其说是共和国,莫若称其为共和帝国。阿兰·特拉赫滕贝格(Alan Trachtenberg)直言:在19世纪,除了铁路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能作为现代性更生动、更引人注目的标志了。当政治边界扩张之后,经济网络自会随之前进,尽管在跨越2000英里地貌丰富而多变的土地上,好几万猎人、捕猎手、矿工、牛仔和农民找到了自己的工作,33西部地区的待开发资源仍在召唤更多的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可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却限制了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
黄安年:《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和美国的崛起》,载《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6期。《独立宣言》发布百年之后,建立新帝国的宣告依旧出现于美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精英之口中。
大英帝国将北美、印度、南非及中国的大片土地转化为商品产地与原料倾销市场,而作为新国家的美国同样威逼利诱敲开了夏威夷、古巴、日本与菲律宾的大门。重返美国史上的帝国问题,亦有助于探索当下与未来的秩序可能性。
在马克思笔下,铁路之所以被视为实业之冠,不仅因为它是与现代生产资料相适应的交通联络工具,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与全球市场的生成,更因其规划、建设、维护需要堪称巨量的资本投入,由此将极大推动资本集聚与股份制公司的发展。66黑人贸易成为过去,海外殖民地多已独立,对种族主义的批判在美国已成政治正确,二战后新移民的增长与多元主义的兴起更是挑战了美国认同及其种族基础,与对自由主义神话的部分抛弃相伴的是大政府的到来。首先是美国学界的主流范式,多从民族-国家建构的视角出发,将连通两洋的太平洋铁路视为通往西部的门户,认为其极大推动了现代美国的形成。及至19世纪30年代,最高法院在判定印第安部落为国内附属民族(domestic dependent nations)的同时,默认印第安人的领土完全独立于合众国。38在白人殖民者到来之前,大大小小的印第安部落已在北美大陆生息千年,这一事实显而易见。58[英]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第22页。
29这也引出了铁路所具有的第三重意义,它虽诞生于英国商人的逐利需求,却因其高效、迅捷的投送能力而天然具备了政治与军事功能,不仅成为西方殖民者内部竞争、外部扩张的重要基础设施,亦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主权、巩固国家能力的关键战场。58沿着拉纳等人的论述,透过殖民者帝国这一分析架构,亦能更为整全地理解铁路华工的历史命运。
在美国西部边疆由野蛮人居住的化外之地转化为伟大的西部的过程中,通往边疆的铁路绝难忽视。四、作为定居者帝国的美国:新国家与旧帝国大凡论及美国,往往必以新国家称之。
这一法案亦成为日后其声称对纳瓦萨岛、塞拉尼亚滩和新浅滩等处拥有主权的法律依据。⑤[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柴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21—250页。
而在这一传统遭受损害之后,重建共和的使命便落到了北美殖民者身上。在此过程中,无论相关异象确有其事还是仅为后人伪造,只要参与其中的能动者自身相信它的存在,且能够对其进行必要的传播与再生产,它便已然具备相应的意识形态功能,成为不容忽视的政治符号并拥有必要的政治能量,如此便可借其实现相应诉求。在她看来,那种将美国视作反殖民运动产物的神话叙事遮蔽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美国独立前的定居者是殖民地定居者,就像他们在非洲和印度一样,或者像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一样,美国的建立与其说是被殖民者反抗殖民者的胜利果实,不如说是英帝国内部分裂的产物。54阿齐兹·拉纳则从定居者帝国视角出发,将这种差异性明确为帝国公民与帝国臣民的分野。
不管是在镇压爱尔兰还是在殖民美洲时,他们都认为当地居民的文化是劣等文化,为了让这些土著‘开化就得使用极端手段。……这一大片未被占用的土地,废弃、荒凉、绵延,在我们和太平洋海岸之间,离北方如此遥远,离南方也如此遥远,与我们大家如此分离,如此孤立,对我们大家来说如此新鲜和陌生,以至于我们可以在那里相遇,就像在一片共同的田野上,把我们所有的争论都抛在身后。
如韦宗友所言,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早在太平洋铁路动工之前的1854年,旧金山某报便将华人看作黑人奴隶的替代者,因为该州已经解放了黑奴,印第安人也在迅速灭绝,大英帝国也不再派遣白人劳工,谁来种植并收获农作物呢?公路必须要修,铁路马上也要修筑,谁来从事这些职业呢?只能是华人,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民族。
当然,印第安人亦不会甘愿离场,针对白人贸易站点、军事堡垒与移民群体的暴力行为并不罕见,铁路亦是其攻击的重点对象之一。不止一位学者论及,帝国概念在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实际意涵并不全然一致。
⑦[英]A·G·霍普金斯:《美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第13页。至于这一进程的开启者,则是以经验主义哲学闻名的爱尔兰人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主教。26[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金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序第2页。64此后,当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定居者社会内部贫富分化随即拉大,大量白人劳工被抛入社会底层,这一情形又因铁路完工后新移民的大量涌入而加剧。
从张少书到黄安年,关注铁路华工的多数中外学者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命运三部曲,先是为赚取财富、改变命运而远赴美国,穿山越岭铺设轨道最终促成了太平洋铁路的贯通,结果却遭逢多层面的不平等待遇。野牛群渐已消失,隧道贯穿了山脉,往日的草原如今成为玉米和小麦的乐土。
15伊丽莎白·基索纳斯(Elizabeth Kiszonas)注意到,尽管这块石头从未显露过真容,但关于它的故事特别是铭文内容于18世纪一再出现。新国家与旧帝国的深层勾连呈现出作为定居者帝国的美国,而太平洋铁路成为其帝国扩张理想的载体及统治实践的技术基础,铁路华工的命运起伏亦可由此得到完整诠释。
大约在这一时期,13他留下了一首名为《论在美国传播艺术与学问的前景》(On the Prospect of Planting Arts and Learning in America)的诗歌。伴随铁路而来的,则是数目远超以往的美国军队、移民队伍以及拔地而起的新城镇。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8:56天狐定制
2025-04-05 18:42天狐定制
2025-04-05 18:41天狐定制
2025-04-05 18:33天狐定制
2025-04-05 18:01天狐定制
2025-04-05 17:27天狐定制
2025-04-05 17:22天狐定制
2025-04-05 16:51天狐定制
2025-04-05 16:50天狐定制
2025-04-05 16:43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